目前分類:台北站 (14)
- Jan 08 Fri 2016 10:45
【臺北】動物園+貓纜親子遊
- Apr 24 Sun 2011 14:45
【臺北】自來水博物館‧昕旅遊寫真
自來水博物館華麗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築.始終是婚紗取景.人像外拍的好去處.
當天去就遇上拍婚紗的新人.以及麻豆外拍(麻豆很美.又會擺姿勢.好亮眼~我也想拍啦!)
這次是第二回造訪.上回跟老媽.小邑同行.拍得不亦樂乎.
這回則是同牛.昕來.索性來個人像外拍.
- Apr 24 Sun 2011 13:14
【臺北】迷走‧寶藏巖
我愛看的攝影blog幾乎都可見寶藏巖的影像.
讓本來就愛逛這種地方的我.更是巴不得立刻出發前往.
原先計劃好的賞櫻行.臨時變卦去了寶藏巖.
寶藏巖的故事得由1930年代中期開始說起.當時日軍為二戰在此設置儲放彈藥的地下碉堡與軍舍.
- Oct 25 Mon 2010 08:08
【台北】淡水夕照
- Oct 22 Fri 2010 08:22
【台北淡水】淡水,遇見貓
提到淡水街貓.就忍不住想到"忽忽".
其實我對忽忽認識不多.會知道忽忽這位愛貓的作家.是看公視"誰來晚餐".
看到她和她特別的母親.母女倆有意思的互動.以及特殊的感情牽絆.
還有她對街貓的細膩關心.留下深刻印象.
- Oct 21 Thu 2010 09:59
【台北中山】跳舞咖啡廳
跳舞咖啡廳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內.
木造日式建築興建於1920年.1953年蔡瑞月舞蹈社成立.
成立之後在此進行舞蹈交流.後一度更名.1994年遭遇拆除危機.藝文人士發動「1994台北藝術活動」.
- Oct 14 Thu 2010 10:20
【台北淡水】小白宮-前清關稅務司官邸
淡水開港通商後.於同治元年開徵關稅.福州總務司美里登提議在台亦任用外國人(客卿)為稅務司.
(因為當時清廷官吏腐敗.關稅事務多任用外國人辦理)
首任英人何威爾爵士(John W. Howell).後由美人斯甄克(W.S. Schenck)接任.
本棟為殖民地式建築.特徵為抬高地基.四周有類似迴廊之Verandah(涼台)的設置.落地門窗.煙囪等.
- Oct 14 Thu 2010 09:36
【台北】真理大學+淡江中學
離開紅毛城.順著邊坡走.即可看到真理大學宏偉的禮拜堂.
沿著山坡而建的禮拜堂圍籬.並非平直整齊的.而是順著山勢而升.一整個就覺得很妙.
高大的拱門很有異國風情.超想入內參訪長廊.可惜不得入內.
- Oct 13 Wed 2010 09:49
【台北】紅毛城
17世紀初.西班牙人進入淡水.在淡水河口的山丘興建聖多明哥城.爾後荷蘭人擊退西班牙人.在聖多明哥城址附近重建聖安東尼堡.
因來台外國人因髮色淡且偏紅.故平埔族人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.其住所即為紅毛城.
明鄭時期.淡水成為犯人流放地.紅毛城為為廢城.
清初.紅毛城則為防禦要塞.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.淡水開港.英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.並於東側興建官邸.
- Oct 13 Wed 2010 09:19
【台北】滬尾偕醫館
1873馬偕醫生抵淡水傳教並義診.礙於經濟困窘.所以是在租屋處進行診療.
1879年得到同姓馬偕的美籍婦人捐款而蓋了這間醫院.喚之「滬尾偕醫館」.乃台灣首座西醫院.
1901年馬偕醫生辭世.一度關閉.1906年加拿大宋雅各醫師來台.重開偕醫館.
1912年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.偕醫館功成身退.
- Oct 13 Wed 2010 08:58
【台北】淡水禮拜堂
1872年馬偕醫生抵淡水.展開傳教工作.
1873年開設教會.淡水教堂則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改建.
1915年改建為北美樣式的磚造白灰建築.俗稱白色禮拜堂.
1928年決定改建.由馬偕醫生之子偕叡廉設計監造.1932年改建.1933年9月3日完工.
- Oct 12 Tue 2010 10:19
【台北】淡水,好久不見
- Oct 04 Mon 2010 09:49
【台北萬華】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也是主要的核心.既是營運單位.也是文化活動推廣的主力.
緊鄰老松國小的這一區.有別於歷史街區以社會教育為主.而比較偏向基礎教育.
展覽內容與形式比較吸引中小學生.展場規劃與設計佈置更活潑生動.
也許是碰上陰雨天.參訪的大人小孩不太多.遊客稀稀落落的.卻反而可以安靜欣賞.
- Sep 30 Thu 2010 11:46
【台北萬華】剝皮寮老街
搭車至龍山寺站.走沒幾步路就看到老街啦.比預期中更近.
剝皮寮歷史街區位萬華區.北臨老松國小.東至昆明街.南面廣州街.西接康定路.為北市僅存之清代街道.
清代時.剝皮寮街是艋舺與其他街庄聯絡要道.故而商賈貨物往來熱絡頻繁.
日式時期被日人劃定為學校預定地.長期禁止增建.卻因而保有清代舊有街型.惜後因年久失修而荒廢.已不盡全為舊貌.